无痛去杠杆!降准是不是救市良方?
2018年06月23日16:58 来源:西本资讯摘要:扶持“小微”,是国常会对降准目标的描述,这也和最近两次降准的说法一致。但有机构表示,虽说是“定向”,扶持“小微”,但事实上,前两次降准,几乎所有机构均获“定向”雨露。
2018年06月23日 08:48
作者:十字路口
来源:东方财富网
6月22日中国日报援引分析人士的话称,“定向降准”等货币政策措施最快一周内由央行正式宣布,并在第三季度生效。
在6月20日的国务院会议上,李克强总理明确要求,部署进一步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,持续推动实体经济降成本;会议指出,要坚持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,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金融稳定运行。

扶持“小微”,是国常会对降准目标的描述,这也和最近两次降准的说法一致。但有机构表示,虽说是“定向”,扶持“小微”,但事实上,前两次降准,几乎所有机构均获“定向”雨露。
比如去年9月底宣布(今年1月实施)的定向降准,根据券商测算,覆盖了全部大中型银行、约90%的城商行、约95%的非县域农商行,接近全面降准。
而今年4月的降准发生在沪指跌近3000点之时。4月17日,沪指收报3066点,创出近一年来收盘新低,当天晚上央行宣布4月25日起降准。随后沪指小幅反弹近5%,直到5月30日才跌破3066点(收盘价)。

因此在很多投资者看来,此次降准有明显的提振市场信心的意味,因为市场普遍认为,近期股市的调整,主要原因之一,就是去杠杆带来的流动性紧缩。
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此前就表示,近期A股大跌的主要原因不是宏观经济基本面,而是资金面和交易层面:在没有增量资金情况下,加大独角兽CDR发行;大股东股票质押爆仓,导致券商卖压链式反应;去杠杆引发流动性收紧,信用风险暴露。
降准意味转宽松?
而如今“定向降准”将至,否意味着我国货币政策将转向宽松?综合机构观点看,虽然并不意味着再度转向宽松,但目前紧缩的节奏也不具备可持续性!
海通证券研报指出,定向降准不是货币宽松。事实上,此次会议明确指出,要坚持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,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金融稳定运行,加强政策统筹协调,巩固经济稳中向好态势,增强市场信心,促进比较充分就业,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。
海通证券进一步指出,从举措内容来看,定向降准只是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五大措施中第四条的第一项,远非核心重点,不能因此认为货币政策这样的重大决策出现了变化。
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梁红表示,2018年以来,一系列旨在“去杠杆”的政策叠加导致金融条件收紧幅度超出预期。由此,投资增速开始放缓、通胀走弱,企业和政府部门的现金流也出现了一些边际压力。同时,考虑到贸易战升温的背景下外需也可能有一定“变数”,预计目前货币紧缩的节奏不具备可持续性。
中银国际也认为,国常会定向降准的政策信号确认了政策曲线的顶部,说明未来政策很难再继续加码,边际放宽的政策有望继续推出。
宏观去杠杆政策的调控下,因为融资成本上升,导致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增速大幅下降,部分行业内企业融资困难、面临债务到期后无法偿还的问题,而中央一再强调,不能因化解风险而出现新风险,同时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。
因此,我们前瞻判断,当前可能处在金融监管政策曲线的顶部,未来政策很难再继续加码,而政策的边际方向随时可能会向下。国常会宣布定向降准既验证了我们的观点,也确认了政策曲线的顶部,未来边际放宽的政策有望继续推出。
“无痛”去杠杆,降准不是重蹈老路
实际上有专家指出,降准是“稳健中性”货币政策的体现。
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表示,此次定向降准本来就是“稳健中性”货币政策相机抉择的应有之义,“稳健中性”的货币政策绝对不是“一成不变”的货币政策,“稳健中性”的内涵应当是跟随经济形势的变化,采取相应的货币政策。在中国目前的经济条件下,“持续降准”应当是光明正大的。
邓海清认为2018年在“严监管+紧信用+紧财政”的政策组合下,“信用紧缩”问题持续发酵,央行货币政策需要采取“宽货币”进行合理对冲,且在2018年中国贸易顺差逐渐收窄的情况下,“持续性降准”是对冲外汇占款流动性的良好选择。
2018年“新型降准”绝不是重蹈“刺激放水稳增长”的老路,在史无前例的“严监管”大背景下,2018年进行“宽货币”绝不会导致2015-2016年的“金融乱象”重演;在MPA等约束之下,“加杠杆”绝不可能卷土重来;在房地产长效调控机制下,同样绝不可能再次出现房地产泡沫,市场需要对此有清醒认识,抛弃旧思维。
我们仍然维持2018年“持续降准”的观点不变,“持续降准”恰恰才是真正的“稳健中性”货币政策。
邓海清并指出,练好内功是打赢中美贸易战的基础,通过“降准”释放长期资金,改变2018年以来“短端低利率、长端高利率”、金融体系“长期负债短缺”的不利局面,把“去杠杆”从“剧痛”变为“无痛”,“持续降准”是解决中国当前困局的一剂良方。
降准是不是救市良药
那么降准究竟是不是救市良药?该举措又会为市场带来多大的提振作用?对此市场也分为两派!
一种观点认为,莫要抱过高期望。比如浙商金汇信托财富运营中心总监徐常伟就表示,降准首先是为了缓解一下市场的情绪,对股市来说是一个比较直接的利好。释放资金的同时也释放了货币政策略为宽松的信号,有利于股市的稳定。
而目前提出降准,也可能是形势的需要,比如需要对冲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,缓解市场上融资资金的紧张程度。
徐常伟表示,影响A股市场的因素有很多,投资者情绪也很重要,同时更不能排除外界影响,比如中美贸易摩擦。企业和经济的状况也是影响很大的因素。投资者可以保持关注,但不要有太大期待。
另一种观点偏向乐观,比如中银国际证券就表示,近期A股估值的绝对水平以及结构都与历史上底部的特征相吻合,说明市场将进入上涨阶段。且根据历史来看,在未来的1-3个月内,A股将上涨10%或更多。
现在的估值水平、价值投资风格的树立,以及最近几周价值投资者的不断买入,确认现在处在历史性的底部。
随着政策曲线顶部的确认,以及更多的政策信号的出现,市场将进入上涨阶段,积极乐观起来吧!
哪些板块最受益?
那么降准会利好哪些板块?专业人士表示,降准通常对资金敏感型板块利好程度较大,对部分蓝筹板块也有一定利好作用。
首先是银行股,原因是降准放松了银根,有利于扩大银行的可放贷规模,对于银行股是直接利好。
根据国信证券首席银行业分析师王剑的总结,就是“少借钱、少付息,利于改善银行利润”。
其次是券商股,原因是央行降准将会刺激股市成交量增加,投资者交投活跃,而股市成交量增加最为受益的就是券商板块。
再有救市高分红蓝筹股,降准虽然不等同于降息,但随着银行间流动性的好转,银行间市场资金价格有望出现一定程度回落。
资金价格的回落也会使民间借贷等资金信贷投资回报率回落。相比之下,蓝筹股,尤其是始终能够保持高分红比例的蓝筹股,其持有价值将有所突显。